浙江萬能達爐業(yè)有限公司

ZHEJIANG WANNENGDA FURNACE INDUSTRY CO.,LTD

熱處理畸變原因分析及畸變規(guī)律

發(fā)表時間:2023-07-18 13:38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齒輪處理畸變原因分析及畸變規(guī)律

齒輪的熱處理,如整體熱處理、表面熱處理及化學熱處理等均需要通過加熱和冷卻的過程。因此,不可避免地造成齒輪內(nèi)部產(chǎn)生熱應力和組織應力。但其中最容易造成畸變的是淬火過程,由于淬火過程中組織比體積變化大、加熱溫度高、冷卻激烈等,因此導致畸變的因素較多。


工件因冷卻不均勻,產(chǎn)生翹曲畸變,其畸變趨勢取決于當時的熱應力、組織應力和體積畸變量的大小。當熱應力作用占主導時,工件向快冷面凸起;反之,以組織應力占主導時,使慢冷面凸起。冷卻速度越快,造成冷卻不均勻程度越嚴重,則翹曲畸變越顯著。實踐證明,形狀不對稱工件,無論什么鋼種,在完全淬硬的情況下,若采用水或鹽水淬火,多數(shù)是冷卻快的一面凸起;如果油淬或硝鹽分級淬火,則多是慢冷面凸起。顯然,前者是因為水的冷卻速度快,熱應力顯著;后者則組織應力顯著,因此產(chǎn)生了完全相反的畸變。


為了減小工件熱處理畸變,應盡量減小熱處理應力。為了避免裂紋產(chǎn)生,應預防工件中出現(xiàn)較大的拉應力,即淬火過程應盡可能減少組織應力,或者增加熱應力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。


1.熱應力引起的畸變及其畸變規(guī)律

熱應力引起的畸變主要發(fā)生在熱應力產(chǎn)生的初期,這時工件內(nèi)部處在塑性較好的高溫狀態(tài)。因此,當初期的熱應力(表層為拉應力、心部為壓應力)超過鋼在該溫度下的屈服強度時即發(fā)生塑性畸變。


(1)加熱時產(chǎn)生的熱應力引起的畸變

工件入爐加熱時,其表面受熱而產(chǎn)生膨脹,加熱溫度越高,材料的線膨脹系數(shù)越大,則膨脹量越大。


對于熱處理畸變要求較小的工件,為了減小加熱時產(chǎn)生的熱應力,工件應先經(jīng)過預熱再逐步加熱到高溫。即使對于溫度低、畸變小的滲氮工藝,緩慢升溫常常也是保證減小齒輪畸變的有效方法之一。


(2)冷卻時產(chǎn)生的熱應力引起的畸變

工件冷卻時所產(chǎn)生的熱應力比其加熱時所產(chǎn)生的熱應力,對熱處理畸變的影響更大。特別是碳鋼工件在鹽水中冷卻時,由于溫差大,熱應力往往是造成工件畸變的主要原因。


(3)熱應力引起的畸變規(guī)律

加熱溫度越高,熱應力越大,畸變越大;工件截面積越大,畸變越大;鋼的導熱性越差,畸變越大;冷卻速度越快,畸變越大。熱應力造成工件的畸變規(guī)律如下:①沿最大尺寸方向收縮,沿著最小尺寸方向伸長;②平面凸起,直角變鈍角,趨于球形;③外徑脹大,內(nèi)徑縮小。


2.組織應力引起的畸變及其畸變規(guī)律

(1)組織應力引起的畸變

組織應力引起的畸變,即影響工件體積的主要因素,其是由于相變所引起的比體積變化造成的。


由于各種組織的比體積不同,在淬火加熱和冷卻過程中必然發(fā)生體積的變化。這種畸變的特點是工件的各部分尺寸按比例同速率的膨脹或收縮,并不改變工件的外形。表1為碳鋼淬火、回火后因組織改變而引起的體積變化。由表可以看出,淬火時原始組織為球狀珠光體轉(zhuǎn)變?yōu)轳R氏體或下貝氏體組織使體積脹大;而奧氏體使體積縮小?;鼗饡r馬氏體分解,體積也縮小。鋼中不同組織的線膨脹系數(shù)見表2。

1   碳鋼淬火、回火后的體積變化

組織變化

體積變化(%

球狀珠光體→奧氏體

4.64+2.21 WC

奧氏體→馬氏體

+4.640.53 WC

球狀珠光體→馬氏體

+1.68 WC

奧氏體→下貝氏體

+4.641.43 WC

球狀珠光體→下貝氏體

+0.78 WC

奧氏體→上貝氏體

+4.642.21 WC

球狀珠光體→上貝氏體

0

馬氏體→WC=0.25%馬氏體+ε-碳化物

+0.220.88 WC

注:WC表示溶入各組織中碳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(%)。

2   鋼中不同組織的線膨脹系數(shù)

組織

奧氏體

鐵素體

滲碳體

珠光體

石墨

αl

[×10-6mm/mm·℃)]

17.0~24.0

12.0~12.5

6.0~6.5

10.0~11.0

7.5~8.0

馬氏體轉(zhuǎn)變時的體積變化,與淬火鋼馬氏體中的含碳量有關(guān),如表3所示。通過表可以看出,鋼中含碳量越高,則轉(zhuǎn)變馬氏體時的比體積變化越大,即膨脹量大。另外,鋼中碳化物的分布也與畸變有關(guān),即碳化物的不均勻分布往往能夠增大畸變程度。

3   馬氏體轉(zhuǎn)變時的體積變化與含碳量的關(guān)系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WC%

馬氏體的密度/

g·cm-3

退火態(tài)的密度/

g·cm-3

生成馬氏體的

體積變化(%

0.1

7.918

7.927

+0.113

0.3

7.889

7.921

+0.401

0.6

7.840

7.913

+0.923

0.85

7.808

7.905

+1.227

1.0

7.778

7.901

+1.557

1.3

7.706

7.892

+2.376

注:WC淬火鋼馬氏體中的含碳量(質(zhì)量分數(shù),%)。

馬氏體轉(zhuǎn)變時的體積變化將產(chǎn)生不同的相變畸變量,這就可能造成畸變。這種畸變即使不在熱處理完成之后就立即產(chǎn)生,也會在隨后任何一個機加工工序中產(chǎn)生。


組織應力的產(chǎn)生是起源于工件體積的收縮和膨脹。因此,組織應力和體積膨脹是同時起作用的。


奧氏體中的含碳量越多,畸變越大;形成的馬氏體量越多,畸變越大;殘留奧氏體和未溶解碳化物越少,畸變越大。


(2)對組織應力的分析

工件體積的變化常常與加熱和冷卻密切相關(guān),由于它和鋼的膨脹系數(shù)有關(guān)。當鋼的組織由鐵素體轉(zhuǎn)變?yōu)閵W氏體時,則體積會有所收縮;當鋼的組織由奧氏體轉(zhuǎn)變?yōu)殍F素體和馬氏體時,則體積又會脹大。這是因為馬氏體與鐵素體和滲碳體所構(gòu)成的組織相比,其比體積較大。比體積的變化導致長度的變化。而長度的變化是很容易反映出來的。即是工件尺寸與形狀的變化。


熱處理的不同工序、工部所引起的組織轉(zhuǎn)變造成的畸變原因分析,如表4所示。

4   不同熱處理工序、工部的組織轉(zhuǎn)變造成的畸變原因分析

工序

工部

體積畸變

形狀畸變

硬化

加熱并在奧氏體狀態(tài)下保溫

奧氏體形成,碳化物溶解

熱應力的產(chǎn)生,熱應力的松弛

淬火

馬氏體形成,非馬氏體的產(chǎn)生

熱應力、組織應力、殘留應力的誘導

冷處理

0℃下冷處理,并保持一定的時間,再恢復到室溫

馬氏體的轉(zhuǎn)變

熱應力、組織應力、殘留應力的影響

回火

加熱到回火溫度,并保持一定時間,再冷卻到室溫

馬氏體的分解,殘留奧氏體的轉(zhuǎn)變

應力的消除,熱應力、殘留應力的影響

(3)組織應力引起的畸變規(guī)律

組織應力引起的畸變方向與熱應力相反,其畸變規(guī)律如下:①沿最大尺寸方向伸長,沿著最小尺寸方向縮?。虎谄矫姘枷?,直角變尖角;③外徑縮小,內(nèi)徑脹大。


應當指出,在具體到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工件,熱應力和組織應力共同作用下造成的畸變是非常復雜的,因此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。碳素鋼液態(tài)介質(zhì)淬火冷卻時,熱應力的作用突出。合金鋼油冷淬火時,組織應力作用突出。分級淬火或等溫淬火時,熱應力起主導作用,組織應力則較小。


在熱應力與組織應力作用下的幾種典型工件的外形和尺寸變化見表5。表中列出的一些簡單形狀工件在均勻冷卻情況下,因單一因素發(fā)生畸變的一般規(guī)律。事實上工件淬火時因熱應力引起的形狀畸變和組織轉(zhuǎn)變引起的體積畸變交織在一起,并因鋼材、工件形狀尺寸及工藝操作等不同,表現(xiàn)有不同的畸變傾向。

圖片

3.熱應力與組織應力共同作用引起的畸變

以上所說的是單純由熱應力或組織應力所引起的畸變,這在正常生產(chǎn)中是不多見的。實際上,工件在淬火時,既有熱應力的影響,又有組織應力的影響。其畸變也是熱應力與組織應力共同作用的結(jié)果。不過有時是以熱應力為主,有時則是以組織應力為主。同時,還將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。然而,究竟產(chǎn)生趨向于何種形式的畸變,其材料的淬透性和鋼材Ms點的位置具有重要影響。而二者又取決于鋼的成分等。


對于屈服強度較高的工件,淬火未淬透時,冷卻初期,表層冷速較快而發(fā)生較大的收縮,卻因心部較慢收縮而受到阻礙,從而使表層具有拉應力,心部承受壓應力作用。將引起表層的塑性拉伸畸變。在隨后的冷卻過程心部溫度也下降較快造成應力反向,心部發(fā)生了奧氏體→珠光體轉(zhuǎn)變,又進一步增大了表層的塑性畸變。當表層溫度降至Ms點以下時,即發(fā)生馬氏體轉(zhuǎn)變而加速了應力反向,表層的膨脹使心部顯現(xiàn)拉應力狀態(tài),如超過其屈服強度時,就產(chǎn)生伸長(脹大)的畸變,即傾向于組織應力型的畸變。對于高碳鋼來說,因Ms點較低,屈服強度高,一般只發(fā)生冷卻初期的熱應力型的畸變,即趨于球形化。


對于一般結(jié)構(gòu)鋼來說,Ms點較高,屈服強度較低。因而淬透性越好的鋼,其表層的相轉(zhuǎn)變引起心部塑性拉伸畸變就越顯著。即承受熱應力與組織應力的綜合作用,產(chǎn)生以組織應力為主的相變畸變。


對于淬透性良好的鋼材,進行淬透淬火時,冷卻的初期,即表層和心部都在Ms點以上時,表層急冷收縮受內(nèi)部的阻礙而產(chǎn)生拉應力,心部受壓應力作用。當表層冷至Ms點以下,發(fā)生馬氏體轉(zhuǎn)變而進行膨脹,卻受到心部的限制,因而加速了應力反向,使心部受拉應力作用,并導致組織應力型的相變畸變。當心部也冷至Ms點以下時,心部發(fā)生馬氏體轉(zhuǎn)變時便發(fā)生再度的應力反向,使表層具有拉應力,心部受壓應力作用。





源自:熱處理生態(tài)圈